English

难忘“失去的建筑”

1999-06-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杨谷生 我有话说

由于某些珍稀的动、植物将要灭绝,人们认积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于是国家建成了各种各样的自然保护区,制定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政策和规定。同样一些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建筑,一旦遭到破坏,对我们也是不可弥补的损失。可是这方面的保护措施在哪里呢?

《失去的建筑》近日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介绍了在近代或现代被毁掉的建筑100项,每项都附有照片和简明扼要的说明,阐明了该建筑的简况、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及被拆毁的原因。其中包括北京的城墙、城门。它们是那样“沉甸甸的高大,青苍苍的厚实,散发着八百年的风霜,八百年的京都气息……那是不能够代替的。”(梁思成语)。然而就是这些不能够代替的世界级的文物,就在我们的面前。眼睁睁地被拆掉了。以至到目前只剩下几块砖头,被收集起来声称要修复一段城墙,而广为宣扬,并以为已是一件功德。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失去了的、近代的、代表外国艺术风格的建筑,以及一些我们知道或不知道的其他项目。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子,让我们看到了已经失去的那一笔不小的财富。

建筑被喻为“石头写成的历史”。当人们看到某些建筑,往往会忆起某一段历史,感受到那一段历史的过程,不管是曾亲身经历或是书刊中记载过的。当人们观察到某些造型完美的建筑时,心底不免产生些许波澜,为它的美所感动或因它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在西方自有史以来,建筑同绘画、雕塑一起同被列入美术的三大门类之中。在我国古代,虽然没有将建筑归于艺术中的某一门类,但中国的文人对建筑的艺术性确早有所理解,并为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著名华章。如用“廊腰漫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来猫绘阿房宫的庞大繁复;用“层峦耸翠,上出重宵;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来描绘滕王阁的宏伟气势。此外文章作者还从秦皇的穷奢极侈中看出了秦朝灭亡的征兆,由此引伸出“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历史性论断。时至近代,我国著名的建筑家梁思成和林徽因则明确地指出:“北平西郊二三百年间的建筑遗物极多,……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由温雅的儿女佳话,到血流成渠的杀戮。他们所给予的‘意’的确是‘诗’与‘画’的。但是建筑师要郑重的声明,那里面还会有超出这‘诗’、‘画’以外的‘意’存在。”至今,这些关于建筑的艺术性的本质,已被一些人认识了,但还没有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于是还有许多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建筑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消失了。对于这些失去的建筑,有的人可能无动于衷,更多的人还是对此知之甚少。只是有一部份有识之士,每每在想起这些失去的建筑时会感到可惜,而扼腕叹息。于是就有了《失去的建筑》这本书的出版。

由于不正常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们认识到大量砍伐森林造成的恶果。于是国家下决心禁止砍伐森林。由于某些珍稀的动、植物将要灭绝,人们认识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于是国家建成了各种各样的自然保护区,制定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政策和规定。同样一些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建筑,一旦遭到破坏,对我们也是不可弥补的损失。将造成历史见证的泯灭,使老祖宗传下来的珍贵财富断送在我们手中,不能再传给子孙后代。可是这方面的保护措施在哪里呢?

(《失去的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15.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